华泰固收心病正需心药医金融委会议点评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张继强S2研究员

张大为S1研究员

张健S1研究员

吴宇航S4研究员

朱沁宜S7联系人

报告发布时间:年03月16日

摘要

为何这个时点召开金融委会议?

资本市场负反馈波动是直接原因。中概股、港股与A股自年初以来持续调整,市场过快下跌容易引发资金赎回、杠杆塌缩、外资撤出等负反馈下跌,提振市场信心需要高层发声;其二,近期部分行业监管传闻、国际关系担忧,以及降息预期落空后市场对稳增长政策信心的疑虑也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一方面需要高层出面对政策作协调,另一方面要以正视听、凝聚共识,重申两个“保持”。其三,今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维稳诉求较强,需要确保经济和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

为何经济“开门红”后仍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

刚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大幅好于市场预期,而此次会议仍提出“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我们认为1-2月数据毕竟是滞后指标、且从微观来看恢复仍不扎实,尤其3月以来内外环境都边际发生了较大变化,开门红之后遭遇倒春寒,一是外部俄乌冲突发酵,二是国内疫情反复,三是房地产信心未好转、仍在惯性下滑,四是资本市场波动正与实体经济形成负反馈。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是资本市场繁荣发展的根基。

货币政策“主动应对”,仍处于放松窗口期

金融委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我们认为:第一,“主动应对,提高政治站位”已经阐明了央行立场,货币政策还在放松窗口期。换届之年,稳增长是最大的“政治站位”。第二,3月信贷增长情况决定了一季度能否顺利交卷,金融委部署下,3月信贷增速预计会明显改善。第三,政策工具方面,降息需要考虑外部平衡影响,降准对冲危机+补充流动性缺口顺理成章。下周一的LPR不排除有小幅调降可能。央行利润上缴等财政-货币协调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有经济作用。

从防风险到“房”风险亟待化解

会议提到,“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从供求两端看,房地产显然尚未恢复良性循环。地产要走出负反馈,恢复信心是第一步。房企超预期违约频发,导致市场和购房者信心难以恢复。由于基本面下行+房企负面舆情+理财净值化引发赎回,近期,地产股债估值风险已经蔓延至头部民企。为避免恶性循环,有必要从金稳委这一更高层面做出政策应对。我们认为,后续需求端放松是关键,预售资金监管落地进行中,融资端协调力度有望增加,后续有望借助大行信贷、AMC等力量救助出险房企,避免逃废债。

中概股:“稳预期”是关键

由于上市地与风险所在地的差异,港股、美股中概股的基本面与流动性存在天然的错位:经营状况和行业政策看中国大陆,资金流和金融监管看美国。近期该板块受到了俄乌冲突引发新兴市场尾部风险担忧、中美监管“模糊地区”带来“脱钩”风险、美国证监会认定部分公司有退市风险、我国加强对资本扩张和平台经济监管、美联储收紧流动性等五方面压力,港股与美股中概股时间差带来情绪与行情相互加强。本次金稳委正面回应市场关切,稳定市场预期,有助于切断负面情绪和市场调整的自我加强效应,期待在中概股底稿审计、资本扩张的边际上释放积极信息。

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金融委顶层沟通协调

去年行业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政策“局部正确”,但容易出现叠加和“合成谬误”,对经济产生较强收缩效应,缺乏政策协调是根本原因。会议明确:一是“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二是“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资本市场面临的政策环境将会更加友好;三是“国务院金融委将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金融委站在更高层面对各部委政策做协调沟通和问责,更能畅通部门之间配合、避免责任推诿。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带来市场调整压力,地产政策调整不及预期。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形势作出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精辟总结。近日中概股、港股、A股都出现了明显的调整,甚至债市表现也不佳。其中背后的核心因素还是信心不足,叠加了俄乌冲突等扰动,金融体系存在负反馈风险。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我们认为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堪比永煤事件后的那次专题会,回应了市场关切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避免市场形成负反馈风险。

我们解读如下:

为何这个时点召开金融委会议?

其一,资本市场负反馈波动是直接原因。中概股、港股与A股自年初以来持续调整(截至3月15日恒生指数累计下跌20.9%、上证综指下跌15.6%),尤其是俄乌冲突发酵叠加国内疫情扩散后,内外环境变化较大,近一个月市场调整幅度加大。市场过快下跌容易引发资金赎回、杠杆塌缩、外资撤出等负反馈下跌,提振市场信心需要高层发声;

其二,近期部分行业监管传闻、国际关系担忧,以及降息预期落空后市场对稳增长政策信心的疑虑也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一方面需要高层出面对政策作协调,另一方面要以正视听、凝聚共识,重申两个“保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其三,今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维稳诉求较强,需要确保经济和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

为何经济“开门红”后仍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

会议提出“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

刚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大幅好于市场预期。其中,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已高于GDP目标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速回正、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我们认为经济“开门红”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有低基数因素(一是去年初北方疫情并倡导就地过年,消费受到冲击;二是去年财政后置,年初基建低迷;三是去年初制造业投资由于设备抵税政策到期而大幅下滑);

第二,1-2月有春节而经济体量小、历来增速波动比较大,尤其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口,数据不能简单参照历史;

第三,去年底稳增长动员带来边际效果,1月社融放量对经济起到正向作用;

第四,政策纠偏后,三重压力中的供给约束缓解明显,旧经济当中的双控受限主体投资和生产活动快速改善,同时新经济积极做加法。

为何仍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1-2月数据毕竟是滞后指标、且从微观来看恢复仍不扎实,尤其3月以来内外环境都边际发生了较大变化,开门红之后遭遇倒春寒,具体而言:

一是外部俄乌冲突发酵,供给收缩预期推升大宗商品价格,制造业成本压力未降反增,而从缺氖到缺芯再到汽车生产等产业链的影响,以及欧洲经济下滑对外需的拖累还将逐渐体现;

二是国内疫情反复、近期日增病例破千,消费首当其冲,尤其深沪等封控措施对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核心经济圈或产生较大冲击,我们测算正在发生的疫情可能对一季度GDP增速构成0.7个百分点的拖累;

三是房地产信心未好转,销售和拿地等前瞻数据还在惯性下行、且成为宽信用的最大梗阻;

四是资本市场波动正通过居民财富效应、股权质押融资等渠道与实体经济形成负反馈。

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是资本市场繁荣发展的根基。

货币政策“主动应对”,仍处于放松窗口期

金融委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而随后央行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taia.com/htdc/10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