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产能超2500万辆工信部喊话鼓励新能

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统计,截至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为每年万辆,同年度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6万辆,销量.7万辆。据此计算,新能源汽车产业闲置产能超过万辆。

“现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多,处于小而散的状况。”9月13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新能源汽车“小而散”及产能闲置的情况如何?又将如何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记者为此作了调查了解。

哪些企业产能“过剩”?

近年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

“如今,江苏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部建完,高度智能化的生产已经完全实现了,我们的生产节拍是1分47秒一辆车,年产15万辆!”业内很多人还记得,2年前,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激情洋溢致辞称,一座“世界级整车生产基地”将拔地而起,“年产能满负荷将达到40万辆。”仅仅一年后,潮水退去,人去楼空,工厂被查封,40万辆产能至今成了闲置产能。

无独有偶,曾经激情澎湃的博郡汽车也曾规划了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但没能等到开工,团队就各奔东西。至今,一再“延长停产期”的拜腾汽车,也有年产30万辆的产能在“静候”新车型“量产”。而沉默已久的前途汽车,有年产5万辆的产能。曾经第一批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长江汽车,在杭州有30万辆年产能,在烟台有20.5万辆年产能……

仅仅上述这几家闲置的新能源汽车年产能就超过了万辆。“从市场结构看,新能源汽车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浙江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院研究员陆安程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新能源乘用车中,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企业仅有比亚迪、特斯拉与上汽通用五菱3家,其市场份额合计占比接近50%;销量在4~10万辆的车企有上汽、广汽、长城、蔚来、奇瑞5家,还有8家企业的销量在2~3.5万辆的区间,大量整车企业市场销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也表明其中很多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处于部分闲置状态。

“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江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厉建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新能源汽车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借助技术转型,还是传统车企转向新能源汽车,都需要拥有大量持续性的资金投入和强大技术支持,而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显然都不具备优势,多家销量低迷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部分产能也处于闲置状态。

如何提高产业集中度?

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大小小、生生死死的现状,又将如何提高产业集中度呢?

“应该说,市场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生死死都是正常的,但是不能浪费闲置产能,要想方设法将其利用起来,这不仅是企业要考虑的课题,也是节约产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东方证券分析师覃筱鹏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一是要以市场为主导,强化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资源重新配置,提倡在自愿情况下,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也应提倡中小企业之间携手重组;二是对于已处于部分闲置的产能资源,有关企业或投资控股方应多方努力,将闲置产能充分利用起来;三是对全面闲置的产能,如赛麟汽车、长江汽车等闲置产能,主管方应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使闲置产能得以利用起来。

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业内也有思考。“其实,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不只是工信部领导此次明确要求,而且近年来国家层面一直在提倡这样做。”陆安程表示,如年10月9日的国务院常委会议上,在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的同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年12月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要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培育壮大优质企业。

记者在企查查上查询到,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年有48家,至今已经达到家。其中,注册资金超过4亿元的大型企业仅占14.6%;注册资金在万元至4亿元间的中型企业占比达44.1%;注册资金小于万元的小型企业则占到41.3%。

“的确,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就是意味着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厉建平认为,新能源汽车中小企业在行业中的占比达到85.4%,从销量上看,基本也是14.6%的大型企业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因此,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标,就是要对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推动行业加速“洗牌”,实现整合。

市场竞争何为“王”?

当前,随着疫情、政策、技术、产业、市场等多方面力量的作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中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争夺激烈。

中汽协最新数据表明,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万辆和.9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9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提升至近11%。其中,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3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0.9万辆和32.1万辆,环比增长8.8%和18.6%,同比增长均为1.8倍;渗透率已提升至17.8%,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接近20%。

“从全球竞争格局看,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上半年已经超过15%,部分欧洲国家已经超过20%,在这一指标上提升速度比我们国家更快。”华泰证券分析师凌岳斌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不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去做大做强,就意味着要在竞争中落伍。

“与国外相比,欧洲已经实施了史上最严的环保法规,倒逼欧洲车企全面转向新能源化,而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的目标,是到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50%以上,对于产业发展而言,时间已经相当紧迫。”陆安程表示,工信部此次再次强调要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从现实出发,为产业发展指出的方向。

“当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表面看是产销量,实质已经是技术创新的竞争。”覃筱鹏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体现的是企业的创新实力,只有那些适应市场及消费新需求,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方面有过人之处或独家之长的企业及车型,才能在市场上赢得销量,现实中,特斯拉、五菱宏光MINIEV等无不是如此。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一个完全市场竞争的阶段,也进入产业发展的加速期。“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新技术的追求特征显著,其‘风格’切换很快,全球化竞争的特点也较为突出,这迫使企业要不断创新,而这与企业的规模、实力直接相关。”厉建平表示,在这方面,“小而散”根本就毫无竞争力可言,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是唯一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新能源汽车新闻EV,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邮箱:hz

people-energy.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taia.com/htdc/10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