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书冰山在融化连载四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nb.ifeng.com/a/20190819/7611089_0.shtml

前情提要:

弗雷特在领导班子的会议中,将冰山模型搬上了会议点,以此来帮助阐述自己的发现,引发很大的质疑,也遭到了非也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抨击,之后,弗雷特用装满水的玻璃瓶隔天被水结成的涨破成功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而后,这群率先发现冰山融化的企鹅们将如何行动呢?

第二天一早,非也的一个朋友滑到路易斯身边。企鹅可以用肚皮贴着冰面滑行,这在我们人类看起来有点奇怪。非也的朋友认为,作为一国之君,路易斯应该责无旁贷地独自担负起解决问题的任务。“这是领袖该做的。你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说完后,那只企鹅又滑走了(也可以说是爬走了)。另一只企鹅建议,路易斯应该委派那些对冰雪有所研究的年轻人来解决问题。路易斯耐心地指出,那些年轻人没有公信力,没人知道他们是否有领导才能,他们没有经验,有几个还不怎么受欢迎。接着这只提建议的企鹅问:“那你想怎么办?”

路易斯对手头的任务考虑再三,然后召集了爱丽丝、弗雷德、巴迪和另一只叫乔丹的企鹅,大家在冰山西北侧一处安静的地方碰头。乔丹是企鹅王国的“教授”,他是领导班子中最像知识分子的企鹅。如果他们的冰山上有所大学的话,乔丹肯定拥有终身教职。

企鹅王说:“现在我们需要一个集体来引导大家渡过难关。我一个人可应付不了。我相信我们五个是完成这个任务最好的团队。”

爱丽丝微微点头。巴迪好像有点迷惑。弗雷德则觉得有些意外,像他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怎么也能当选呢?

教授是头一个开口的。“你凭什么认为我们五个能成?”他问道。

路易斯像平常那样耐心地点了点头。爱丽丝有点着急,可她没表现出来。如果她有手表的话(当然她没有),她肯定会一边看表一边轻轻跺脚。

“你问得很有道理。”企鹅王说,“教授,看看我们五个。看清楚我们面临的挑战,然后在你脑海中列出我们每个人的强项。自己得出结论吧。”

路易斯从不这样说话,只有在跟教授交谈时是个例外。

乔丹远远地望向地平线。如果你能听到他企鹅脑袋里思想火花的闪耀的话,那些想法大致是这样的:

◆路易斯。企鹅王。经验丰富,足智多谋。富有耐心。有点保守。遇事冷静。除了非也和一些年轻人外,几乎人人都尊重他。聪明(但算不上绝顶聪明)。

◆爱丽丝。讲求实际。叫通人。是个实干家。对人不分高低,一视同仁。吓不倒,所以别想胁迫她。聪明(也算不上绝顶聪明)。

◆巴迪。稚气未脱的帅小伙。毫无野心。人人都信任他、喜欢他(可能你的妻子过于喜欢他了)。肯定算不上绝顶聪明。

◆弗雷德。更年轻。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头脑冷静。喙挺漂亮。尚无足够数据来判断他的智商。

◆我。思维缜密(确切地说,逻辑性很强)。博学多才。对有趣的问题感兴趣。不太擅长社交,但难道人人都非得擅长社交吗?

◆所以,如果企鹅王是A,爱丽丝是B,巴迪是C,弗雷德是D,我是E,那么A+B+C+D+E绝对是一个强有力的组合。

教授转向路易斯说:“你说的很符合逻辑。”

巴迪还是一脸困惑,他常这样。他从来听不懂教授在说什么,可他信任路易斯。爱丽丝不再像刚才那样着急,因为她又一次意识到了企鹅王之所以成为企鹅王的真正原因。

弗雷德不知道教授脑袋里都想了些什么。但就像爱丽丝和路易斯一样,弗雷德能感觉到他们是走对路了。而且,能和这群能干的资深企鹅们一块儿合作,他感到十分荣耀。

接下来这一整天他们都待在一起。

一开始的时候讨论十分困难:

“我想知道我们的冰山在以多快的速度融化。”教授说,“我曾在书上看到过,一只叫弗莱德维奇的企鹅发明了一种方法……”

爱丽丝大声清了清嗓子。她一边凝视着路易斯,一边说:“也许我们应该集中讨论一下明天要干的事。”

巴迪怯怯地说:“我相信弗莱德维奇先生一定是只漂亮的企鹅。”

教授点点头,很高兴总算有同伴对他的话做出了回应,即使只有巴迪一个而已。路易斯换了个话题。“这样吧,我们大家都闭上眼睛,就一会儿。肯定管用。“教授还来不及问闭上眼睛和讨论的问题有什么关系,路易斯又发话了,“请不要问为什么。相信一只老企鹅的建议吧。只耽误大家一分钟。”

大家一一闭上眼睛。

路易斯说:“不要睁眼,请大家指向东方。”犹豫了一会儿,大家都按他所说的做了。

“现在睁开眼睛。”他对大家说。

巴迪、教授、弗雷德和爱丽丝都指向了不同的方向。巴迪还稍稍朝上指向了天空。

爱丽丝叹了口气,本能地感觉到了问题所在。教授说:“啊,太有趣了。”弗雷德又轻轻地点点头。巴迪仍是一脸茫然。

教授说:“对我们来说,A和B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形成1+12的效应。但我们都从各自的角度来看待路易斯交给我们的任务。他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共事,不能相互交谈,相互理解。嗯,甫洛特波顿关于团队的理论……”

企鹅王及时举起翅膀,打断了教授的长篇大论。他说:“有人想来点鱿鱼当午餐吗?”体态肥胖的教授立即停止了发言,他的胃总能轻易地战胜头脑。巴迪说:“真是个好主意。”

企鹅们爱极了鱿鱼。这些海洋生物有的像公共汽车那么大——就像儒勒·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描写的那些庞然大物一样——有的却比老鼠还小。企鹅们喜欢吃的是小的那种,可这些鱿鱼非常狡猾。它们会向捕猎者喷出一股讨厌的黑墨水,然后逃之夭夭。一对一时,鱿鱼轻易就能取胜。多年前,企鹅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实行集体围捕。

路易斯头一个跳入海中,其他企鹅紧随其后。企鹅们在陆地上走路时,总是前后摇晃、十分笨拙——有点像查理·卓别林——但在水中他们却优雅自如。他们能潜入水下1/3英里,在水里呆上20分钟,比一辆价值25万美元的保时捷还要灵活机动。但是……无论多优秀,单只企鹅是抓不到鱿鱼的。

他们碰到的第一只鱿鱼溜掉了。但企鹅们很快学会了团结协作——协调他们的动作,向他们的午餐发起围剿。最后,他们抓到了很多鱿鱼,足够每个人饱餐一顿,连教授的大胃口也能满足。

美美地吃了一顿后,路易斯让大家尽情交谈,但主题不是融化的冰山,也不是他们五个接下来的计划。相反,他让大家谈各自的生活,亲人和爱人,他们的梦想。谈话持续了好几个小时。

教授不愿意光谈些日常生活,他觉得这些谈话漫无目的、散乱无章。所以他保持沉默,富有条理的头脑却在默默地运转。融化的冰山。弗雷德发现了这一点。不能说服沾沾自得的大伙儿。先去找爱丽丝。向她反应问题。冰山模型。玻璃瓶。全体大会。大家不再那么沾沾自得。路易斯挑选团队来引导大家解决问题。有趣的组合。用鱿鱼和闲聊来建设团队。

这一切有点怪怪的,可挺有趣。

第二天早上,路易斯又把他们五个集合起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他可能会花一个月的时间让这五只企鹅变成一个精诚团结的队伍,可他没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他只有尽力而为。两天后,这群企鹅不再像一盘散沙了......

性急的爱丽丝建议他们应该立即征询王国里其他企為的意见,她觉得这样才能最快地找到解决冰山问题的办法。企鹅王还不确定现在就找别人商量是不是最佳方案,而教授觉得这么做毫无意义。可经过一番积极的讨论后,爱丽丝占了上风。

其中一只企鹅颇有些德克萨斯钻井工人的气魄。他建议从冰山表面向下钻一个孔,直达空洞,以释放洞里的水和压力。这虽不能解决冰山融化这个大问题,但有可能使他们的家园在这个冬天免于崩塌的危险。大家简短地讨论了一下这个钻孔建议,但教授很快指出,即便只企鹅集体出动,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啄冰,也要花上5.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接下来——

另一只企鹅建议大家到别处寻找一座完美的冰山。不会融化,没有空洞,没有裂缝,一座十全十美的冰山,能让他们世世代代不再面临今天的困境。那是不是还要成立一个完美冰山委员会来寻找这座冰山呢?幸好爱丽丝没有听到这个建议。

另一个建议:举国迁徙到南极洲的中心地带,那儿的冰层要厚实得多。虽然没有哪只企鹅知道南极洲有多大——它比一个半美国还要大!——但还是有只胖企鹅说:“那儿会不会离大海很远啊?那样的话,我到哪儿去捕鱼呢?”

再接下来——

领导班子的一个成员建议,从虎鲸的油脂中提炼出一种强力胶,用它来把冰山裂缝粘个“结结实实”。他承认这也不能解决冰山融化这个大问题,但也许能避免眼下的灾难。

显然,他们有些黔驴技穷了。

这时,一只年长而有威望的企鹅建议大家另辟蹊径。“也许大家应该学学弗雷德,看看他发现这个可怕的问题时是怎样做的。到处走走,仔细观察。要有好奇心。”企鹅王也意识到应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于是他同意了这个建议。“试试看吧。”他说。于是大家出发了。

他们朝西边走去,看到了美丽的雪墙,看到了动物家庭温馨和睦的生活。他们还听到了有人在谈论融化的冰山和捕鱼的方法。他们倾听鸟儿们的诉说,分担他们的焦虑。

走了一个时辰左右,突然弗雷德像平常一样充满敬意地说:“大家抬头看啊。”

弗雷德看到的是一只海鸥。一般情况下的南极洲是没有海鸥的,于是大家都使劲盯着看。那是一只飞翔着的小白企鹅吗?大概不是吧。

“有意思,”教授说,“我知道一个关于飞行动物的理论。嗯——”他还没来得及说下去,爱丽丝就敲了敲他的肩。在前两天里,他弄明白了爱丽丝这样敲他的意思是说,“教授,你说的很对,但现在请你闭嘴。”于是他照办了。

“那是什么?”巴迪问。

“我不知道,”弗雷德说,“但鸟儿是不能永远飞在天上的。他在大地上肯定有自己的家。不过应该不是这儿,这儿太冷了。”大家都表示赞同。如果那只海鸥想跟他们住一块儿,不出一周就会冻得像岩石一样僵硬。

弗雷德继续说:“我猜他肯定迷失了方向,但他看上去一点儿也不慌张。他是不是本来就居无定所呢?他是不是……”弗雷德用了企鹅语中最接近“流浪”的词语。

爱丽丝说:“难道你是建议我们……”

企鹅王说:“我想是的。”

教授说:“有意思。

巴迪说:“对不起,你们在说什么呢?”

企鹅王简短地回答了巴迪,“我们在思考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他们讨论了好几个小时。如果我们……但这样的话……我们怎样才能……不行,你看…….是的,但我们可以做到……为什么不?……也许只是……

巴迪问道:“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企鹅王说:“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爱丽丝不同意:“我们得赶紧了。”

教授说:“但是思考的质量要比速度更重要。”

爱丽丝没理会他,继续说:“首先,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一下那只飞鸟,现在就去。”企鹅王同意了。教授去找了一个笔记本。然后他们出发前去找那只海鸥。

弗雷德有点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本事,对,就是那个著名的人类侦探。半小时不到,他们就找到了海鸥。

爱丽丝轻声对巴迪说:“去,跟那只鸟儿打声招呼。”

巴迪用天生的热情而柔和的声音说:“你好!这是爱丽丝。”他指了指爱丽丝,“那是路易斯、弗雷德和教授。我是巴迪。”

海鸥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们。

“你从哪儿来?”巴迪问他,“你在这儿找什么呢?”

海鸥和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并没有飞走。终于他开口了:“我是侦察员。我总是飞在我们部落的最前方,寻找下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接下来教授向他提了很多问题——都是有用的问题,但他也时不时地跑题(不过总有人把他拉回正题,你们当然知道这人是谁了)。

海鸥向企鹅们介绍了他的部落的迁徙生活:他们吃什么(老实说,在企鹅们听来,他们简直什么都吃),当侦察员的职责是什么。不一会儿,他冻得脸色发青,话也说不全了。他向企鹅们挥手再见,飞走了。

教授和巴迪认为,适合海鸥的生活未必就适合企鹅。“我们和他们不同。”“他们会飞。”“我们吃鲜美的活鱼。”“他们吃的好像是,咦…...好恶心哦。”

“我们自然和他们不同,”爱丽丝用少有的委婉的方式说,“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照搬他们的生活方式。但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我可以想象得出我们将怎样生活。我们将学会到处迁徙。我们不再老是待在一个地方。我们不会再去傻想怎么修理融化的冰山。我们会直面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现在丰衣足食,可这儿不能世世代代养活我们。”

教授提了许多问题。路易斯说得很少,但关于这场讨论和它的意义,他思考了很多。

爱丽丝说:“为什么在我们刚发现冰山在融化时,就没有人想到这个主意呢?”教授回答:“从……逻辑的角度讲,肯定有人想到过。”他向右边望去,看到的景象是——

唉,教授暗想,大概根本没人想到过吧。

企鹅王说:“我们世世代代都过着同样的生活,为什么不考虑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呢?”

教授突然想到,还没有人为冰山融化找到有力的理论依据。他以前一直以为冰山的融化和消退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可这也许不对呢?

是不是有外力突然引起冰山融化呢?但那又会是什么力量呢?他是不是应该告诫大伙,不要急于下结论,要更系统地来思考他们的冰山问题呢?可现在时间不多了。

没有答案的问题常常会让教授困扰不已。可那天晚上,教授却没有为此苦恼。相反他睡得少有地香甜。未来在他眼中渐渐明朗。他已经能看到他们将怎样开创未来。路易斯、爱丽丝、弗雷德和巴迪也能这么想,这让他感到(一种难言的)欣慰。

1)原文体现了变革八步法第二步、第三步:建立领导团队,确立变革愿景及变革策略。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具有领导才能、公信力、沟通技巧、权威性、分析技能和紧迫感,这是成功变革的基础。一个清晰的变革愿景,可以让大家清楚认知变革后的过去与未来会有怎么样的不同,有清晰的变革方向。

2)如何构建强有力的团队,你的团队缺乏怎样的人才呢?你的变革愿景是否切实清晰呢?

《冰山在融化》

本文摘选自约翰·科特《冰山在融化》,讲述了一群原本安于现状的企鹅,在发现自己生活的冰山即将融化崩塌后,如何接受现实,努力协作,克服困难,共同寻找新的居住地,逆境成长的故事。作者以一场发生在企鹅王国的变革,来生动诠释成功管理“变革八步法”如何展开、深入,并逐渐成功,是学习组织管理的经典必读书目。

往期精彩

●拾书

《冰山在融化》连载一二章

●拾书

《冰山在融化》连载三

●开卷有益

《冰山在融化》变革管理入门必读

●开卷有益

《非暴力沟通》,一起好好说话

●开卷有益

《你的水桶有多满》,寻找幸福人生的第一要义

●开卷有益

《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一本让“低效团队”突破瓶颈的必读书

我就知道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taia.com/htdc/88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