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879889412123085&wfr=spider&for=pc
开栏语
年4月,以“专精特新匠领未来”为主题的首届精匠奖评选活动圆满结束。首届活动就已征集超百个企业、产品共同参与其中,并获得了来自各界人士的认可。
年,主办方将持续推动精匠奖,扩大活动影响力。为此,主办方成立走访小组,发起特别策划栏目《寻找中国陶瓷“专精特新”》,计划深入广东、福建、江西、山东、四川五大陶瓷产区的特色企业,进一步推动中国建陶行业的良性发展。
9月18日-23日,走访小组首先开启了“三省行”,先后走访了江西高安、山东淄博和四川夹江三个产区共14家企业,以及高安建陶基地管委会、山东建陶协会、淄博陶瓷总部基地及陶业时讯、陶商资讯等,受到热情接待,得到大力支持,整个行程可谓干货满满。
11月20-24日,走访小组开启“福建行”,陆续拜访了16家企业,深入了解福建陶瓷的“专精特新”。
接下来,华夏陶瓷网将以连续报道和短视频点评的形式,为大家奉献一顿特别的“精神大餐”。
在此,特别鸣谢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精匠奖组委会、晋江市建材陶瓷行业协会、高安市陶瓷行业协会、山东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夹江西部瓷都陶瓷协会对本栏目提供指导意见。
特别策划栏目:寻找中国陶瓷
栏目特别赞助:福建建博会
福建陶瓷不仅是现代建筑陶瓷的其中一个重要产区,还是拥有悠久历史的陶瓷发源地。
西晋时期,泉州晋江磁灶开始烧制陶瓷,伴随着泉州港海外贸易的兴盛,磁灶陶瓷在宋代已远播世界。直至明清时期由于受到“海禁”政策以及东南沿海内忧外患的影响,磁灶窑业逐渐衰落,清朝末年,磁灶窑业逐步实现产业转型,从以生产日常器皿为主变为以生产建筑陶瓷为主。在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福建涌现出一批以生产、经营建筑陶瓷的“第一代陶瓷人”。“小窑模式”一直是福建陶瓷的特色,其具备快速转产的优势及条件。年,为快速呼应市场对户外砖的猛烈需求,福建陶企纷纷转产地铺石,并在短短两年时间飙升超80条生产线,而这也恰恰证明了“小窑模式”的快、准、狠。当下,在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竞争中,产品差异化、特色化,以及产品组合的多元化反而更利于企业做市场运营。而福建陶企的“小窑模式”反倒是一种优势,也呼应了本栏目主题——专精特新。时间过得飞快,今年3月份,为办好首届精匠奖,华夏陶瓷网曾经以“专精特新”为主题,采访了晋江市华泰集团TOB陶板等近20家特色企业。此次走访小组继续在福建建博会(晋江家博会)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采访面,利用一周时间,先后采访了16家分别来自晋江市、南安市、漳州市的福建陶瓷企业,了解他们最新的发展动态,尤其是产品创新情况。接下来,华夏陶瓷网将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向大家一一呈现。
走访小组:福建建博会、华夏陶瓷网
本期产区:福建产区
走访时间:11月下旬
01/
磁灶镇
百花齐放的“中国陶瓷名镇”
作为“中国陶瓷名镇”,福建磁灶镇有陶瓷建材企业多家,并基本从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而迅速萌芽的“陶瓷小厂”,而今发展了不少超30年的“品牌老厂”。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陶二代的陆续接班,目前福建产区的各个企业开始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路线,其中还有“外地老板”福建创业,垂直在细分领域市场之中。
而本次走访小组在持续一周的走访过程中,陆续拜访了来自磁灶镇的11家企业及品牌代表:中裕企业营销总经理高小兵、广达陶瓷总经理吴志毅、揽盛企业总经理苏志明、市场总监吴金标、福马企业销售总经理陈文兰、拉莫斯陶瓷营销总经理邓金玲、金荣机械董事长谢亦农、釉花企业董事长吴友益、天力高总经理吴小斌、山美建材总经理吴福泉、阿博说砖创始人吴思博、祥达陶瓷副总裁李清福。
在以上11家企业当中,有主打“内外墙整装”模式的、有专注于仿古砖领域的、有以整合平台优势,通过品类占领市场的、有一直坚持做美式田园风的、有聚焦于瓦片的、有垂直发展马赛克、泳池砖的、有持续深耕幕墙板的、有做机械设备的、还有通过新媒体销售瓷砖的。
在磁灶镇里的这11家企业也可以说是福建产区“专精特新”陶企的缩影。
其中,提出“内外墙整装”模式的中裕企业,其营销总经理高小兵就提到,福建企业其实比任何产区的陶企都更适合做这一模式。因为福建产区基本是小窑,那么做有特色、有性价比、有竞争力的“内外墙套餐”其实更有优势,而这样的产品组合目前在湖南、河南、四川,以及广东、浙江部分城镇都较受欢迎。
中裕企业营销总经理高小兵(中)
包括揽盛企业总经理苏志明也提到,福建在工艺技术方面比其他产区更注重投入,尤其在仿古砖领域中,福建企业其实研究得更深,工艺技术的使用也更前沿,所以更适合做“专精特新”产品。
而专注于某一品类的品牌中,他们就展现出了因品类细分,而发展垂直领域市场该有的样子。
比如,聚焦在仿古砖领域的揽盛企业,旗下4条生产线均生产仿古砖,通过聚焦+规模化生产让揽盛企业逐步实践“好看,还要好卖”的品牌口号;
揽盛企业总经理苏志明(右二)、市场总监吴金标(右一)
而一直坚持做美式田园风的釉花企业,则是福建唯一一家做如此细分的品类品牌,在其他厂家是难以看到如此齐全的美式田园花砖;
创建于年的广达陶瓷,也基于福建产区特色从外墙砖、罗马柱产品逐步转移围绕地铺石品类,同时还以30mm厚度的优质地铺石为品牌拉升市场竞争力;
深耕在瓦业品类的天力高自年起,就专注生产古建青瓦、青砖、闽南红砖等,是众多古建园林类的必选项目产品,目前更是将产品远销到海外;
垂直于马赛克、泳池砖的山美建材不仅是福建产区,更是放眼全国之中也是少有的品类品牌,他们销路分别由分公司、代理商、电商、出口四大板块组成,基本满足自产自销;
持续发展幕墙砖的祥达陶瓷是该类型品牌中销量最大、品类最全的,同时还喊出“百款现货长期在线”的品牌slogan持续打造幕墙砖专业品牌。
除此之外,在百花齐放的福建产区中其实吸引不少“外地老板”到闽创业,比如福马企业、拉莫斯陶瓷。
其中,福马企业旗下发展了六大品牌,均建立在不同品类之上,而狒狒超抗压庭院瓷砖最为突出,其不但聚焦在庭院瓷砖细分品类之中,还通过狒狒这一鲜活的动物形象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而拉莫斯陶瓷则依托福建产区仿古砖高性价比的优势,聚焦到砂岩、理石、莱姆石等微理石类的哑面、柔光产品中。
福马企业销售总经理陈文兰(右一)
拉莫斯陶瓷营销总经理邓金玲(右一)
背后,其实是看准了福建产区的“小窑特色”,通过专精特新产品更精准地捕抓客户群体。
作为陶二代、阿博说砖创始人吴思博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短视频、直播在各新媒体平台上打造网红陶瓷品牌,以先抓取流量,后卖砖的思路打开不一样的品牌发展路线。
阿博说砖创始人吴思博(左一)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走访小组拜访的金荣机械,相比大型陶瓷机械设备企业近年经历的寒冬,金荣机械今年的产值反而逆势增长。其董事长谢亦农表示,金荣机械近年来承接了数十个全国整线大型工程,秉承着诚信是金、品质为荣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收获了新老客户的一致认可。也因此,金荣机械能凭借着口碑与新老客户的信赖,在行业寒冬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金荣机械董事长谢亦农(右一)
02/
南安市
福建产区的一条重要支线
除磁灶以外,南安市也是福建陶瓷的其中一个重要发源地。
据了解,在今年11月19日,年“重燃前年窑火活态非遗传承”——南安窑陶瓷文化发展研讨会在南安市文旅局会议室举办。
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陈建新在研讨会上指出,南安产瓷历史悠久,早在南朝便有人开始烧瓷,宋元两代是南安青瓷的鼎盛时期,南坑窑群是当时的主要产地。在当前泉州文旅发展,海丝申遗成功的大背景下,提出重燃南安窑火,是非常合适的时机。
南安作为福建陶瓷产区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自然聚焦了不少优秀的陶瓷企业。
本次走访小组走进南安,分别采访了贝雅特总经理钟培城、阔达企业总经理朱四明、华力陶瓷董事长王振扁、总经理谢毓婷、豪华陶瓷总经理林焕彬。
其中,专注于地铺石的贝雅特也是早期从外墙砖转入到地铺石的其中一员,目前第四条生产线正在拓展当中,而这条新建的生产线主要围绕×㎜的特大规格地铺石。
总经理钟培城表示,早几年大量福建陶企转型到地铺石,一拥而上的情况让地铺石瞬间进入极限拉扯的价格战当中,若想要绕开价格战,仅仅通过把控品质、优化交付还不够,在高端商业渠道对品质、规格均有门槛的背景下,贝雅特直接铺开×㎜的特大规格地铺石,快速抢占拥有一定利润率的高端市场。
而创办于年的华力陶瓷,在年开始转型到仿古釉面的厚板、仿真砖面的地铺石。
总经理谢毓婷表示,无论是厚板还是地铺石其主要应用场景都是户外,而户外使用实际上涉及整体建筑的设计,而非仅仅是室内设计,所以华力陶瓷开始试水上海设计周、酒店展等,谋求除室内装饰、设计之外的渠道资源。
在产品上,由于华力陶瓷有为部分出口头部企业代工过仿古砖的经历,因此在砖面质感方面有一定的把控水平,当嫁接在厚板、地铺石这类型户外砖中,整个砖面设计就拉开了距离。
总经理谢毓婷还提到,华力陶瓷一款理石纹的地铺石被设计师作为水池地砖应用,还拿到了设计奖。
聚焦于外墙罗马柱的阔达企业,其创办于年,短短8年就已发展三条生产线,其中两条主要生产外墙罗马柱,另外一条则生产配套的外墙中板,并且阔达推出的外墙罗马柱均有申请专利。
总经理朱四明是安徽人,而非本地老板。他提到,目前阔达发展了+代理商,30+独立专卖店,外墙罗马柱完全针对别墅和高端自建房市场,是非常细分的品类,很多人都不愿意碰,但也成为了他的机会。
毕竟,外墙罗马柱的交付系统比外墙砖复杂得多,它涉及了前期设计方案,配套产品的搭配,后期的施工安装等,因此在这领域上,越聚焦越有力,走得也越远。目前,阔达的销售重点区域依次为广东、湖南、河南、福建、四川、重庆、湖北、山东。
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福建陶瓷人正在通过自己更擅长的方式持续深耕,谋求增长。
03/
漳州市
福建陶企“产业转移”第一地
在年前后,漳州开始成为福建产区的一个重要分流区域,其主要原因是“煤改气”环保政策推动,很多厂家在政策下不得不承受住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以及晋江老厂房由于面积受限而导致生产线均以小窑为主,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等实际问题。
而拥有更多黏土、矿沙等原料资源的漳州,就成为了第一个“产业转移”的地方。加之彼时的漳州还未划入煤改气的政策调整的范围内,燃料以水煤气为主,比天然气的成本要低一些。
既然在新地方重新建厂房,很多福建陶企老板在拿地时就已按照大规模生产的逻辑进行规划。其中,万利集团就是典型的案例。
本次走访小组就专程拜访了万利集团高级顾问吴瑞彪,深入了解这家拥有21条生产线的“超级厂家”。
创办于年的万利集团,拥有漳州及晋江两大生产基地,其中晋江5条生产线,年万利集团正式到漳州投资新生产基地,共建设16条生产线。目前,万利集团主要生产仿古砖、通体砖、生态仿石砖、薄板、岩板、大板等低碳环保节能型建材。
万利集团高级顾问吴瑞彪(左一)
吴瑞彪还透露,万利集团即将规划出一条日产3.5-4万m2的地铺石生产线,以绝对的规模化生产覆盖市场需求。
不仅如此,对比传统瓷砖,万利集团更注重低碳环保节能型建材,比如30mm仿石通体透水砖。万利集团在漳州的其中3条生产线就通过技改,全面投入到透水砖的生产当中。
众所周知,透水砖因具有透水性、保湿性、防滑、抗寒、耐风化的产品属性,能更好地营造城市环境,也被称为“环境友好型产品”。而万利集团生产的透水砖原料用的还是废料,更符合低碳环保的标准。
产业转移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重新规划,并且以更大的面积,更先进的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基于规模化生产加速产品流通,通过规模+环保节能双向驱动,让企业更好地进入下一轮的市场竞争当中。
年4月1-3日第六届中国(晋江)国际家装建材博览会暨福建建博会与您相约晋江国际会展中心
往届展会盛况
本文作者郑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