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担忧缓解,科技消费复苏华泰证券私

数据跟踪

数据来源:Wind

宏观经济

国内方面,上游工业品价格高位震荡回撤,工业品通胀势头暂缓,上周,铜、钢和动力煤价格分别下跌2.9%、10.5%和0.5%。受原材料价格影响,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9.8%,低于Wind市场一致预期11%。同时,消费增速也有所放缓,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为17.7%,低于预期23.8%。财政方面,支出减速,4月录得盈余,年初至今财政政策总体偏紧。基于平稳的内部环境和通胀上升的外部环境,预计“外需强于内需”的格局可能持续。

海外方面,全球疫情边际缓解,欧洲国家疫情快速回落至今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印度和东盟国家的新增疫情边际缓解。欧洲服务业复苏:5月17日,英国允许室内娱乐场所和就餐区域重新开放、酒店恢复营业,法、德也宣布了类似的放松限制。美国或考虑讨论退出QE,鉴于通胀短期上行幅度可能超预期、金融条件“过度”宽松、QE边际效用下降,美联储最快可能在6月或9月议息会议中讨论有条件地退出QE的“路线图”,明后年首次加息预期或将更加明确。

大类资产

1.权益

A股:上周市场整体震荡,本周强势拉升。自上周以来的10个交易日(截至5月28日,下同):风格上,周期减弱,成长回归;行业上,科技、消费反弹,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电气设备涨幅靠前,周期板块的钢铁垫底;概念上,新能源车、半导体、消费电子等相关概念表现强势。

首先,近期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此外,尽管当前已非财报季,行业基本面无根本性变化,但伴随着美联储讨论缩减QE的临近,人民币汇率走强以及部分大宗商品涨价势头的边际缓解,国内通胀压力有所缓和,这对于消费、科技、成长股的估值而言,可能是一个更友好的环境。

港股:美元走弱,人民币走强,通胀压力缓和,加上A股、美股的双双上涨,本周港股也迎来反弹。自上周以来,行业上涨多跌少,消费、科技领跑。港交所二级行业中,汽车、纺织及服装、资讯科技器材均录得10%以上收益,非必需性消费紧随其后。自2月以来,港股回调较为明显,风险释放相对充分,此后横盘震荡,表现较为低迷。在中长期视角下,港股仍有望受益于中概股回归,成为全球资本分享中国新经济增长的重要阵地。

美股:自上周以来,美股消息面多空交织,三大股指波动率下行,整体表现弱于A股及港股。行业上,信息技术、房地产、可选消费涨幅领先,但收益水平偏小,电信、能源垫底。美联储关于缩减QE的讨论已初见端倪,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止步回调,且与10年期TIPS收益率的差值也有所下滑,表明通胀预期可能有所降温,中长期视角下,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有望重返下行通道,或利于成长股估值修复。但与此同时,若美联储缩减购债,短期的供需变化可能阻碍美债收益率下行,从而对美股估值造成一定压制。

风险提示:中美摩擦超预期升温,全球疫情超预期反弹。

2.债券

自上周以来,或受通胀担忧缓和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1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走平。

下半年,国内债市或难以打破震荡格局。政策方面,随着国内宏观环境逐渐走出舒适区,央行需要兼顾经济动能逐步放缓、社融增速放缓、大宗涨价与PPI、地方债供给、美联储中期转向风险等多种因素,政策难度加大,对于债市而言未必更有利。经济方面,经济动能放缓、通胀逐步缓解,对债市较为友好,但市场预期极为一致,若逆周期力量对冲导致下行不及预期,则债市仍有承压的风险。

海外,美联储缩减QE的预期渐起,如果下半年美联储开启QE退出讨论,明年大概率会实质性缩减QE规模,加息步伐或有所提前。一方面,本轮美债收益率飙升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交易通胀预期导致,长期来看,在通胀预期缓解背景下,美债收益率有望回落,仍将提升中国债市对外资的吸引力。

风险提示:今年债务到期量较大,且地产与城投融资受约束,可能有信用收缩风险。

3.大宗商品

近期大宗商品行情波动较大,大多商品大幅回调,主要受制于政策面的影响,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约谈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要求维护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秩序,并表示将密切监控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继续施压商品市场。

另外国内经济数据的走平也是近期市场交易的重要逻辑,以及疫情在东南亚的扩散,产业链中间加工端形成较为明显的瓶颈,从而影响到全球中间品的加工能力和供应能力。国际定价的商品也出现阶段性调整压力。美债实际利率迎来回落,市场开始提“结构性滞涨”的观点,贵金属板块相对受益,黄金重新受到追捧。随着国内外经济的逐渐分化,商品板块或将会走向分化。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影响,东南亚疫情持续扩散,全球经济复苏不达预期。

4.外汇

美元方面,4月以来,美元震荡走弱,美元指数下跌3.5%,截至5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涨幅已达2.5%。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副主席在FOMC会议中表示未来可能讨论放慢资产购买步伐,但旧金山联储主席则明确站在“暂时通胀”立场,认为收紧货币政策为时尚早。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元宽松仍会持续,美元将以震荡为主,整体偏弱。

人民币方面,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5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创近3年来新高。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主要受美元指数影响,叠加上述对美元走势预估,短期内,人民币或继续震荡上行。

今年以来,FDI及外商来华证券投资均大幅跳升,中国资本市场延续对外强吸引力;国际头寸及人民币清算/储备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化也呈明显加速趋势;国内基本面向好且央行政策并未放宽,物价上升的压力会分流到汇率上。总之,基本面因素均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然而,央行及国常会均表示将引导社会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故人民币虽震荡偏强,但长期单边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反弹冲击外贸,中美摩擦超预期升温。

本期参考文献:

[1]《疫情边际缓解,欧洲重启“接棒”美国》,华泰证券研究所,易峘、朱洵,年5月23日

[2]《商品价格高位回撤;外需继续领跑内需》,华泰证券研究所,易峘、刘雯琪,年5月23日

[3]《4月录得盈余,财政政策继续趋紧》,华泰证券研究所,易峘、刘雯琪,年5月22日

[4]《内需增长总体趋稳,制造业投资加速》华泰证券研究所,易峘、刘雯琪,年5月17日

[5]《转换的宏观矛盾,不变的波动区间——年中宏观利率展望(上篇)》,华泰证券研究所,张继强、芦哲、仇文竹、张大为、吴宇航,年5月23日

[6]《转换的宏观矛盾,不变的波动区间——年中宏观利率展望(下篇)》,华泰证券研究所,张继强、芦哲、仇文竹、张大为、吴宇航,年5月23日

[7]《从BOP再谈人民币升值的效率逻辑》,华泰证券研究所,易峘、常慧丽,年5月24日

了解更多私行服务,请联系华泰证券财富管理部。

邮箱:HT50

htsc.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taia.com/htfc/8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