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2019财险先锋榜出炉9家险

年,财险悄然生变,车险虽然仍是不少财险公司的“主心骨”,但发展已逐渐趋缓,取而代之的是健康险、保证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遍地开花。当年财产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长8.16%。财险行业“马太效应”仍十分显著,“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及太保产险年净利润分别达.31亿元、.71亿元及59.1亿元,合计利润达.94亿元。《投资者网》研究员易木据银保监会数据,年,车险原保费收入达亿元,占财险行业1.3万亿元总保费收入的比例约达63%。不过,去年车险原保费收入同比仅有4.52%的增速,但非车险业务中的健康险、保证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去年原保费收入增速均在2成以上,同比分别增长47.68%、30.8%、27.51%及26.4%。这一趋势也为《投资者网》推出的《保险先锋榜》评选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方向。实际上,自年起,《投资者网》每年都会推出保险先锋榜评选活动,本次年的评选更是特别分列了寿险先锋榜及财险先锋榜,旨在更具备针对性地通过各项业绩指标、公司表现,寻找引领行业、顺应潮流,且值得消费者信赖的保险公司。在《年财险先锋榜》上,因净利润排名靠前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大地财险、英大财险及阳光财险获得《财险实力先锋奖》;久隆财险、华泰财险、锦泰财险、众诚汽车及紫金财险因净利润大增获得《财险成长先锋奖》;太平财险、安盛天平、乐爱金财险、鼎和财险、富邦财险、合众财险、日本财险、三星财险、中航安盟因服务评级较高荣获《财险客户服务先锋奖》。投资回暖行业净利润激增.67%年,财险行业保持增长态势。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去年财产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长8.16%。同时,《投资者网》根据各险企发布的年年报统计,发现数据可查的81家财险公司净利润总额达.43亿元,同比激增.67%。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去年资本市场回暖,财险公司投资收益增长及减税利好都促使财险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确实,《投资者网》统计发现,年81家财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约为.39亿元,比年的.3亿元同比增长2.65%。此外,财政部、税务总局去年5月份发布的《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规定,这无疑减轻了整个行业的税费负担。与此同时,《投资者网》还注意到,财险行业“马太效应”仍十分显著,“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及太保产险去年净利润分别达.31亿元、.71亿元及59.1亿元,合计利润达.94亿元。此外,净利润排名前十的财险公司还有大地财险(17.06亿元)、英大财险(14.47亿元)、阳光财险(11.93亿元)、鼎和财险(6.32亿元)、中华联合(5.73亿元)、太平财险(4.73亿元)及华泰财险(4.2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久隆财险、华泰财险、锦泰财险、众诚汽车及紫金财险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2倍,虽然有基数较低等原因,但表现依然让市场惊艳。不过,在行业净利润翻倍之下,也依然有不少险企出现较大幅度亏损。其中,亏损额较大的10家险企分别为:天安财险(-40.68亿元)、富德财险(-6.68亿元)、众安在线(-6.39亿元)、泰康在线(-4.84亿元)、安诚财险(-4.3亿元)、阳光信保(-3.9亿元)、渤海财险(-3.57亿元)、珠峰财险(-3.13亿元)、中路财险(-2.5亿元)及华农财险(-2.16亿元)。研究员注意到,去年天安财险保险业务收入仍同比微增3.2%,但其投资收益却为-0.65亿元,而年,这一指标则约为73.18亿元,从七十多亿元直线下降至负数,这或许是该险企去年亏损出现大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车险持续严监管非车险业务发展迅速年,财险行业除净利润大增外,车险市场持续高压监管,行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出现明显下降也是一大特征。去年年初,监管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着力整顿车险市场秩序。《投资者网》统计也发现,年数据可查的80家财险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总计为.02亿元,同比大跌15.42%。不过,在规范车险市场的同时,财险行业保费结构性调整也悄然而至,具体表现为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而非车险保费则迅速上涨,若这一趋势持续,将有望改变行业一直以来车险业务占比过高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车险市场竞争激烈、拼费用的状况。据银保监会数据,年,车险原保费收入达亿元,占财险行业1.3万亿元总保费收入的比例约达63%,车险业务仍是财险行业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去年车险原保费收入增速同比仅有4.5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车险业务中的健康险、保证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去年原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68%、30.8%、27.51%及26.4%。此外,农业保险、家财险等险种增速也较快。出现如此情况,一方面与汽车市场不景气有关。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去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万辆和.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对车险市场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一直以来车险都是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竞争愈发激烈,不少险企也将目光投向了非车险业务,去年健康险和保证保险发展速度最快。其实,财险公司也可以经营健康险业务,但多数是一年期,如网红险种“百万医疗险”有不少是由财险公司发售的。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观点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民对医疗保险的刚性需求日益凸显,健康险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测算未来15~20年期间,健康险能够以13~18%的复合增速增长。但随着财险行业业务结构的调整,新渠道竞争及新业务风险点也值得注意及警惕。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险公司不得随意停售在售的短期健康险产品,旨在规范相关产品销售、运营以及定价,增加产品透明度,以避免侵害消费者。而财险公司正是经营短期健康险的主体,后续,各险企如何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布局健康险业务,避免陷入“类车险”的价格战之中,值得思考。又比如承保风险较高的信用保证险业务时,险企该如何把握核保、风控、追偿等手段,也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taia.com/htwl/12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