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产品发展现状与探索金融界

来源:普益标准作者:王晨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各金融机构在过渡期内积极整改资管业务,为即将到来的大资管时代奠定转型发展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居民财富规模不断扩大,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保险公司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为客户提供财产规划、财富管理和保险服务的重要职能,一方面切实加深了财富管理市场的多元化进程,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居民提供了生命周期全阶段理财规划的新选择。一、保险行业资管业务现状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年保险资管业综合调研数据显示,年,保险资产管理业参与主体增加至35家,管理总资产规模达到18.11万亿元,规模增长16.45%,为近四年最高;行业管理费收入突破亿元,管理资金来源持续保持多样化,第三方资金占比持续增长,管理保险资金持续稳定增长;保险资管产品存续规模2.86万亿元,其中,组合类产品存续规模1.35万亿元,占比47%;另类产品存续规模1.5万亿元,占比53%。固收类产品、债权计划存续规模排名前2名。1.保险资管产品投资风格从股权投资计划上看,主要投向未上市企业股权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旨在补充企业长期权益性资本;从债权投资计划上看,当前保险资管产品主要资金投向是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以长期投资为主,更加偏好具有长周期特性的实体产业项目,同时由于此类项目投资运作盈利周期较长,短期内流动性较差,无法实现高杠杆配比,投资趋于保守;从组合类产品上看,当前主要投向股票、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方式向券商资管、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老牌标准化资产投资机构靠拢,产品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同质化趋势。2.保险资管产品监管要求年3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在制定统一保险资管产品规则的基础上,引导保险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具体来看,《办法》一是明确了保险资管产品的定位定位为私募产品,产品形式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等;二是明确了保险资管产品发行机制,推进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注册发行、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登记发行,取消首单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核准要求;三是严格规范保险资管产品运作,在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去通道、禁止资金池业务、限制期限错配等方面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同时要求有保险资金投资的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应当遵守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规定;四是压实产品发行人责任,将产品业务纳入内部稽核和资金运用内控审计;五是强化产品服务机构职责;六是要求保险资管机构按规定提取风险准备金,加强关联交易管理;七是要求有效识别保险资管产品的实际投资者与最终资金来源。《办法》在资管新规的框架下,进一步明确了对保险资管产品的监管要求,同时也放开了向个人合格投资者发售产品的限制。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办法》的配套细则《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施细则》《债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和《股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对资管新规及《办法》的要求做出了进一步细化,“1+3”实施细则正式形成,保险资管业务开始向大资管时代迈进。二、华泰资管业务发展模式作为首批面世的保险资管个人产品,某股份制银行私行代销的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管产品于11月12日开始非公开发行,到11月18日已募集完毕,是市场上较早完成募集的面向个人高净值客户的保险资管产品。据公开消息,华泰资产该产品本次募集资金规模超过5亿元,参与的合格投资者达到了人的上限,发行势态较好。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资管)的前身是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于年设立的投资部;1年,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华泰保险投资部组建成立华泰保险投资管理中心,并于5年正式成立为华泰资管;同年,华泰资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直接进行股票投资,投下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第一单;6年6月,华泰资管成为首家资产管理产品试点单位,成功开发和销售了华泰增值投资产品,为后续发行保险资管产品奠定了基础。从公司架构上看,华泰资管与银行理财子公司架构类似,董事会下设证券投资管理委员会、项目投资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产品管理委员会,从不同维度出发把控业务流程;公司管理层下设各职能部门,并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划分不同的投资部门,权益组合管理部门和固定收益组合管理部门与其他投资部门、职能部门处于同一级别,在业务开展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图表1:华泰资管公司架构数据来源: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taia.com/htwl/12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