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业务成年券商业绩拖累。截至4月2日,已有24家上市券商披露了年年报。按照“自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口径计算,年仅有3家券商实现自营业务收入同比(较上年同期)正增长,自营业务收入在百亿以上的券商也由年的6家减少至年的2家。对于年券商自营业务收入普遍下降,开源证券指出,年股债双杀对券商大自营业务带来明显冲击,是业绩拖累首要因素。21家券商自营业务收入下滑年,仅有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两家券商的自营业务收入在百亿元以上,分别为.36亿元、.08亿元,但同比分别下滑22.25%、27.85%。紧随其后,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国银河()、招商证券()、申万宏源()的年自营业务收入均在50亿元之上,分别为70.26亿元、60.27亿元、55.9亿元、51.15亿元、50.82亿元。但在年,四家券商的自营业务收入同比由盈转亏:国元证券()、中泰证券()、东兴证券()、海通证券()分别实现自营业务亏损0.94亿元、3.51亿元、7.03亿元、10.3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海通证券的自营业务收入由年的破百亿下滑至了年的负值。从同比变化来看,年,仅有华林证券()、方正证券()、东方财富()逆势增长,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加.45%、52.17%、11.27%。在21家自营业务收入下滑的券商中,除4家券商由盈转亏外,还有4家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逾50%:申万宏源、浙商证券()、广发证券()、红塔证券()年的自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50.92%、62.79%、78.04%、97.05%。山西证券指出,从增长.45%到下滑.01%,券商自营业务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东吴证券总结称,市场拖累投资收益,24家上市券商的平均自营收入同比下滑47%,自营收益率在-2.53%至2.18%之间。自营业务修复有望驱动券商年一季度业绩高增自营业务包括权益类投资业务、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是券商重资本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券商年自营业务下滑的原因看,主要是资本市场震荡调整导致投资收益减少。具体来看,投资收益下降主要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投资收益减少,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主要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波动。从“黑马”逆势增长的经验来看,华林证券在年较小的自营业务规模基础上实现了增长,东方财富交易性金融资产则因投资债券、基金等而增加。此外,华林证券表示,该公司自营业务侧重固定收益类业务,注重策略交易与分散投资,夯实基本盘;权益类业务控制股票投资规模,把握投资机会,有效防御市场风险,投资收益率大幅超越市场各主要指数。方正证券则表示,该公司投资与交易业务秉承多产品多策略的交易策略,坚持“风险中性,绝对收益”导向,稳步提高非占资业务比重。不仅上市券商,年券商自营业务普遍下滑。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年家券商合计实现证券投资收益.39亿元,同比下降55.94%。但展望年,浙商证券预计,自营业务修复有望驱动券商一季报业绩高增。年第一季度上市券商净利润总和将同比增长约50%,其中,自营业务是胜负手。华西证券测算指出,上市券商在年一季度约能实现自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扭亏。山西证券则认为,随着证券公司在自营投资业务上的战略布局、资本实力、业务方向的不同,预计未来业绩分化仍将继续。(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