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病哪家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280377736018301&wfr=spider&for=pc
报告摘要
北斗系统是中国的国家级战略计划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指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提供全天候3维坐标、速度、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目前全球形成“1+3”格局,即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和中国北斗(BDS)。北斗系统对中国军、民用都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
但过去几年中国北斗在红海中负重前行,发展速度慢于预期
虽然过去几年中国北斗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但行业应用以军用为主,呈现出市场规模小、参与企业多、竞争加剧等特点,可谓是在一片红海中艰难地负重前行。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定位精度低、元器件(特别是芯片)的成本过高、市场再学习成本高等。定位导航市场终端客户的需求是技术成熟、成本便宜,北斗系统作为全球该产业的后进入者,确实面临着一系列亟待克服的挑战。
持续巨额投入叠加政策强力推动,行业或将迎来向上拐点
积极变化主要是:国内地基增强系统已初步建成,高精度定位的智能时代来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年将再发射2颗卫星,亚太组网基本完成,年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年全球组网完成;芯片等元器件从高昂到低廉,系统解决方案完善,竞争优势将逐步显现。此外,国家级政策支持力度也将持续,进一步推动民用北斗需求。整体来说,我们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斗应用正在经历从军用为主扩展为民用为主,行业或迎来向上爆发的拐点。
技术创造需求、从存量到增量,未来5年北斗产业规模或有10倍以上增长空间
中国北斗技术正将劣势转化为优势,靠技术创造需求。增量应用带来庞大市场需求,包括智能装备、无人驾驶、无人机、精准农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方面。我们预计,年需求规模将成长为亿元以上级别,未来5年行业或有10倍成长空间。
寻找布局优秀、最受益的公司:
振芯科技:北斗导航系统全产业链;北斗星通:掌握高精度芯片技术,并购助推扩张;华力创通:大力布局无人平台;合众思壮:行业先行者、技术储备深厚;海格通信:芯片、终端、系统运营服务;中海达:“硬件+软件+数据+服务”多业务链。
风险提示:北斗产业链发展进度低于预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报告全文
卫星导航行业介绍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目前全球基本形成“1+3”格局,即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系统(BDS)。
GPS是在美国海军导航卫星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GLONASS是由原苏联国防部独立研制和控制的第二代军用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是继GPS后的第二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ALILEO是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于年2月由欧洲委员会公布,并和欧空局共同负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分为两代,即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系统。到年左右,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北斗二代系统将由5颗同步地球卫星与30颗中轨道卫星组成。
北斗系统建设的历史与进展
北斗建设的历史进程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5颗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为东经58.75°、80°、.5°、°、°,中地球轨道卫星运行在3个轨道面上,轨道面之间为相隔°均匀分布。至年底北斗亚太区域导航正式开通时,已为正式系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16颗卫星,其中14颗组网并提供服务,分别为5颗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均在倾角55°的轨道面上),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均在倾角55°的轨道面上)。
地基增强系统将使北斗定位精度跃进式提升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建设已经于年11月启动,该项目确定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作为总体研制单位,联合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有关部门建设。将在年底前建成框架网和部分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网络并投入运行,提供米级精度的定位服务,年底前建成全国范围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网络,提供更高精度位置服务。
作为导航应用的核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由基准站网络、数据处理系统、运营服务平台、数据播发系统和用户终端五部分组成。基准站接受卫星导航信号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形成相应信息,经由卫星、广播、移动通信等手段实时播发给应用终端,实现定位服务。
千寻位置网于年5月18日宣布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在正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发布亚米级高精度位置服务产品——千寻跬步,宣布正式在全国范围提供亚米精度的实时动态定位导航服务,这也标志着我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正式提供服务。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够提供全国范围高精度服务的地面增强系统。这款产品的定位精度在亚米级,随着北斗地基增强一张网的建设,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同时,它可以运用在手机,车载设备,智能穿戴等上面。
从千寻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