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计算机谢春生团队新冠疫情推动医疗

发布时间:年2月5日

研究员:谢春生S6/郭雅丽S3/郭梁良S5

核心观点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望带来医疗IT新需求

我们认为本次新冠疫情对于医疗信息化的影响分两方面,短期看医疗就诊方式的切换,长期看医疗系统短板的补齐。短期看,院内就诊感染风险的提升造成轻症患者就诊方式的被迫切换,这种切换为互联网医疗远程问诊、药品配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疫情的出现打破医疗系统运行常态,进入一种紧急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往往会暴露常态下不会暴露的短板。中长期看,在紧急状态过去之后,这些短板需要被着力补齐。我们认为,院内信息化互联医院的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升级,多是中长期需要着力补足的短板。医疗IT新需求之一:互联网医疗疫情或成为互联网医疗刚需落地的助推器。此次疫情具有高传染性的特点,医院成为交叉感染的高风险区域。普通感冒等轻微病症患者采用在线问诊,送药上门的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医院进行暴露,能够降低感染风险。另一方面,激增的病患数医院不堪重负,轻微症状患者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进行诊疗,医院接诊压力。医疗IT新需求之二:区域卫生信息化从历史来看,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激发新一波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热潮。这也是我们前文所说的补短板逻辑。年SARS疫情过后,我国启动了第一波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年H1N1疫情出现后,年,财政部和发改委连续启动了多个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卫生信息化项目。这些公共卫生事件促使了全国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完成从无到有的覆盖。而应急防疫比信息汇总对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要求更高。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望催化新一轮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医疗IT新需求之三:物联网医院场景下,病人在挂号、问诊、缴费、检验、复诊、拿药等环节流动。伴随着这些流动的是各种物流和信息流,一般情况下,这种流动没有问题,但在高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下,这种流动就造成了院内传播非常大的风险。物联网和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就是要在保证信息和数据高效流动的前提下,降低人员流动的频率,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我们认为,物联网底层技术的成熟也为医疗领域物联网应用的大范围推广打下了基础,政策催化下互联互通评级有望再度升温。底层上云、分级隔离、急诊ICU系统、异地结算有望加速新冠疫情期间医疗体系协作和系统扩容需求上升,医疗IT系统底层上云对于防疫的意义在于两方面,一是协同性,二是扩展性。新冠疫情对于急诊系统、ICU系统、分级隔离、异地结算均产生了相较此前更大的需求,我们认为疫情结束后补短板性质的建设和采购有望加速。建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taia.com/htxd/10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