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年一季度已经结束,在动荡的一季度中量化基金表现如何?本文我们将对公募量化基金一季度的表现进行详细盘点。
截至年一季度末,公募量化产品总计只,其中主动量化产品只,指数增强产品只,对冲型产品21只。截至年一季度末,公募量化产品的总规模达.36亿元,其中主动量化产品.61亿元,指数增强产品.67亿元,对冲型产品.08亿元。
主动量化型基金年一季度的平均收益为-2.79%,收益的中位数为-3.41%。收益最高为18.53%,收益最低为-13.73%。整体来看,年一季度公募量化基金的平均收益要高于除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以外的主流市场宽基指数。
沪深指数增强基金年一季度的平均超额收益为2.55%,超额收益的中位数为2.43%。超额收益最高为7.38%,最低为-1.76%。整体来看,年一季度沪深指数增强基金能明显跑赢基准指数。
中证指数增强基金年一季度的平均超额收益为1.13%,超额收益的中位数为1.26%。超额收益最高为8.40%,最低为-4.73%。整体来看,年一季度中证指数增强基金也能跑赢基准指数。
其他指数增强基金年一季度的平均超额收益为2.59%,超额收益的中位数为2.37%。超额收益最高为11.85%,最低为-3.51%。整体来看,年一季度除和以外的其他指数增强基金也能跑赢基准指数。
年量化对冲基金审批重新放开,年一季度对冲型产品数目比年末增加了3只。从产品规模来看,相对于年末,年一季度量化对冲基金整体规模大幅增长,从.70亿增加至.08亿,规模几近翻倍。
量化对冲型基金通过股指期货对冲掉市场的Beta波动,以获取绝对收益为目标。年一季度量化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为2.25%,收益的中位数为1.80%,收益最高为6.69%,收益最低为-3.34%。
I
前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年的一季度举步维艰。在其影响之下,海内外资本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波动明显加剧。开年后第一个交易日市场暴跌,之后在科技股的带领下市场绝地反击,收复失地。随着疫情在海外扩散以后,科技股暴跌,市场再破前低。国内市场一波三折,海外市场更是大起大落。美股大幅下挫,屡次触发熔断。在流动性危机下,黄金也跟随暴跌。需求骤降,叠加减产受阻,原油价格更是“跌跌不休”。年一季度,我们见证了太多历史,也对市场多了一份敬畏。年一季度已经结束,在动荡的一季度中量化基金表现如何?下面我们将对公募量化基金一季度的表现进行详细盘点。II
量化基金整体概况1、产品总数目和总规模
截至年一季度末,公募量化产品总计只[1],其中主动量化产品只,指数增强产品只,对冲型产品21只。截至年一季度末,公募量化产品的总规模达.36亿元,其中主动量化产品.61亿元,指数增强产品.67亿元,对冲型产品.08亿元。[1]不同份额不重复统计
2、产品数目和规模增长
相对于年底,年一季度公募量化产品数目增加12只。从规模来看,年一季度公募量化产品整体规模比年底略有下降。下文我们将按照公募量化基金的产品分类,分别对主动量化型、指数增强型和对冲型三类产品进行盘点。III
主动量化型基金
1、主动量化基金规模和数目
从产品数目来看,年一季度主动量化产品数目比年末增加了4只。从产品规模来看,相对于年末,年一季度主动量化基金整体规模有所下降,从.41亿下降至.61亿。2、主动量化型基金业绩
年一季度,主要市场指数表现出现明显分化。沪深指数下跌10.02%,上证综指下跌9.83%,万得全A指数下跌6.79%,深证成指下跌4.49%,中证指数下跌4.29%,中小板指下跌1.94%,创业板指上涨4.10%。主动量化型基金年一季度的平均收益为-2.79%,收益的中位数为-3.41%。收益最高为18.53%,收益最低为-13.73%。整体来看,年一季度公募量化基金的平均收益要高于除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以外的主流市场宽基指数。我们通常将主动量化基金分为行业主动量化和非行业主动量化两类。年一季度收益排名前五的非行业主动量化基金为中海量化策略、华商新量化、诺德量化核心A、大成动态量化和华商量化进取,收益分别为16.77%、10.10%、9.63%、6.77%和6.40%。
其中,中海量化策略年业绩在所有主动量化基金中排名第一,今年一季度仍然能高居非行业主动量化基金榜首。年其是否能蝉联榜首,打破基金业绩持续性差的魔咒,让我们拭目以待。此外,华商基金旗下的华商新量化和华商量化进取业绩双双进入前五。华商基金在量化方面的布局势头非常明显,除了上述非行业主动量化基金以外,也布局了计算机和电子等行业主动量化基金。
年一季度收益排名前五的行业主动量化基金为长信医疗保健行业、长盛医疗行业、银华医疗健康A、长信国防军工和长信电子信息行业量化,收益分别为18.53%、16.51%、12.99%、6.32%和5.45%。行业指数增强基金旨在结合优质的Beta和稳定的Alpha。从目前行业量化的布局来看,长信基金、银华基金和华商基金呈三足鼎立之势。其中,长信基金旗下的五只行业量化基金,涵盖了医药、电子、环保、军工和消费等热门行业。Ⅳ
指数增强型基金
1、指数增强型基金规模和数目
从产品数目来看,年一季度指数增强产品数目比年末增加了5只。从产品规模来看,相对于年末,年一季度指数增强基金整体规模有所下降,从.74亿下降至.67亿。按照基准指数的不同,我们将指数增强基金分成沪深增强、中证增强和其他指数增强三类。截至年一季度末,三类增强产品的数目分别为36只、28只和42只;规模分别为.93亿、.71亿和.03亿。2、指数增强型基金业绩
●沪深增强
沪深指数增强基金年一季度的平均超额收益为2.55%,超额收益的中位数为2.43%。超额收益最高为7.38%,最低为-1.76%。整体来看,年一季度沪深指数增强基金能明显跑赢基准指数。由于规模对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影响较大,我们分别对规模在5亿元以上和5亿元以下的沪深指数增强基金的表现进行了统计。最新规模大于5亿的沪深指数增强基金中,超额收益排名前五的基金分别为长城久泰沪深A、易方达沪深量化增强、华夏沪深指数增强A、嘉实沪深增强和景顺长城沪深增强,超额收益分别为2.49%、2.11%、1.88%、1.23%和1.04%。其中,长城久泰沪深A、易方达沪深量化增强和嘉实沪深增强年全年超额收益表现也在规模5亿以上的基金中排进前五。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依然能获取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实属不易。最新规模小于5亿的沪深指数增强基金中,超额收益排名前五的基金分别为长信沪深指数增强A、西部利得沪深指数增强A、富荣沪深增强A、万家沪深指数增强A和汇安沪深指数增强A,超额收益分别为7.38%、6.59%、6.49%、4.79%和4.64%。老牌量化特色基金公司——长信基金旗下量化基金今年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沪深增强和中证增强基金双双表现名列前茅,行业主动量化基金同样表现不俗。西部利得基金、万家基金和汇安基金等中小基金旗下的量化产品也开始暂露头角。●中证增强
中证指数增强基金年一季度的平均超额收益为1.13%,超额收益的中位数为1.26%。超额收益最高为8.40%,最低为-4.73%。整体来看,年一季度中证指数增强基金也能跑赢基准指数。由于今年一季度市场整体风格更偏小盘成长,对中证指数进行增强的难度比沪深更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沪深增强基金的平均超额收益比中证增强基金的平均超额收益更高一些。同样地,我们分别对规模大于4亿和规模小于4亿的中证指数增强基金的业绩进行了统计。最新规模大于4亿的中证指数增强基金中,超额收益排名前五的基金分别为富国中证指数增强、创金合信中证指数增强A、博时中证指数增强A、申万菱信中证指数增强A和申万菱信中证优选增强A,超额收益分别为2.65%、2.51%、1.23%、0.59%和0.36%。最新规模小于4亿的中证指数增强基金中,超额收益排名前五的基金分别为长信中证指数增强、天弘中证指数增强A、诺安中证指数增强、中金中证指数增强A和安信中证指数增强A,超额收益分别为8.40%、4.77%、3.72%、3.05%和2.92%。●其他指数增强
我们将沪深增强和中证增强以外的指数增强产品均归到其他指数增强产品中。其中包括其他宽基增强、行业指数增强及主题指数增强基金等。其他指数增强基金年一季度的平均超额收益为2.59%,超额收益的中位数为2.37%。超额收益最高为11.85%,最低为-3.51%。整体来看,年一季度除和以外的其他指数增强基金也能跑赢基准指数。我们分别对规模大于3亿和规模小于3亿的其他指数增强基金的业绩进行了统计。最新规模大于3亿的基金中,超额收益排名前五的基金分别为富国中证医药主题指数增强、长城创业板指数增强A、易方达上证50指数A、中银中证指数增强和融通巨潮AB,超额收益分别为7.70%、7.41%、4.48%、2.36%和2.25%。作为量化先驱之一的富国基金依旧在宽基指数增强、行业和主题指数增强等领域展现除了强大的统治力。旗下的富国中证医药主题指数增强、富国中证0指数增强和富国中证高端制造指数增强表现均名列前茅。今年创业板指在所有宽基指数中一枝独秀,长城创业板指数增强A依旧能获得7.41%的超额收益。其规模也从年底的1亿左右增长至年一季度末的3.81亿。最新规模小于3亿的其他指数增强基金中,超额收益排名前五的基金分别为国富中证指数增强、富国中证0指数增强、西部利得中证国有企业红利、建信中证0指数增强A和富国中证高端制造指数增强,超额收益分别为11.85%、6.69%、6.46%、6.06%和5.84%。Ⅴ
对冲型基金
1、对冲型基金规模和数目
从产品数目来看,年对冲基金审批重新放开,年一季度对冲型产品数目比年末增加了3只。从产品规模来看,相对于年末,年一季度量化对冲基金整体规模大幅增长,从.70亿增加至.08亿,规模几近翻倍。2、对冲型基金业绩
量化对冲型基金通过股指期货对冲掉市场的Beta波动,以获取绝对收益为目标。年一季度量化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为2.25%,收益的中位数为1.80%,收益最高为6.69%,收益最低为-3.34%。我们分别对规模大于4亿和规模小于4亿的对冲型基金的业绩进行了统计。最新规模大于4亿的基金中,收益排名前五的基金分别为华泰柏瑞量化收益、华宝量化对冲A、南方绝对收益策略、海富通阿尔法对冲和广发对冲套利,超额收益分别为4.93%、3.15%、2.90%、1.80%和1.79%。同样作为量化先驱之一的基金公司——华泰柏瑞基金今年旗下对冲基金表现格外抢眼,两只基金业绩双双名列前茅。此外,南方绝对收益策略、海富通阿尔法对冲和广发对冲套利年全年收益排名同样位列前十,展现出了良好的业绩持续性。最新规模小于4亿的对冲型基金中,收益排名前五的基金分别为中邮绝对收益策略、富国绝对收益多策略、工银瑞信绝对收益A、安信稳健阿尔法定开和华泰柏瑞量化对冲,收益分别为6.69%、5.70%、5.42%、4.11%和4.00%。Ⅵ
结语
我们在报告《韬光养晦,蓄势待发——公募量化基金年年终盘点》(点击链接查看原文)中曾对年公募量化基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整体来看年一季度公募量化基金的表现可圈可点。主动量化基金整体表现超越平均市场收益,指数增强基金持续贡献稳健的相对基准指数的超额收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整体波动明显加剧的大背景下,量化对冲型产品凭借绝对收益属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