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郑丹丹核电安全有序发展,将利

1核电,担当发电总量清洁化之大任

用电结构清洁化为大势所趋

在我国,能源利用清洁化已逐渐成为全民共识,为大势所趋。我们认为,在大气治理等催化因素的影响下,能源使用清洁化将成为未来3~5年甚至更久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

我国是用电、发电大国。解决发电总量清洁化的问题,对于全社会电力甚至整体能源消费清洁化,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年,我国发电量达到5.35万亿kWh(中电联数据),约占全球总量的23%;全社会用电总量5.32万亿kWh(能源局数据),与发电量基本持平。截至年底,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1,.38GW,为世界第一;其中火电占约7成,如图1所示。

核电的发电效率优于其他清洁能源

具备一定规模的清洁能源发电主流形式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当前,水电的装机规模最大,在各类(含火电)发电总装机中占约2成;其次为风电,装机容量占比逾6%;核能与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很小,皆不足2%。

在各类清洁发电形式中,我们相对看好核电的发展前景,其单机容量之大(新投产机组容量多为1GW左右)、发电效率之高,非其他清洁能源所能及。核能发电效率优势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燃料能量密度大、发电稳定性高。

核能来源于原子核裂变、聚变两种方式,可于瞬间释放巨大能量,故核电较其他发电形式,在燃料消耗方面大为节约。根据公开科普资料,1克“铀-”燃料进行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与2.7吨煤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相当。

核能发电的稳定性堪比火力发电,不受季节等自然因素影响,平均利用小时数高于其他清洁能源发电(尤其间歇式发电)。据统计,年我国核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小时,是风电的3.79倍、水电的2.20倍、光伏的5.77倍,如图2所示。

我们认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序、适度发展沿海核电,将有助优化我国发电结构,有效促进能源利用清洁化,成为国内规模化发电的重要选择。核电装机在截至年6月底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中占1.42%,为上半年发电总量贡献了2.16%,如图3、图4所示。

政策支持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

核电产业不仅肩负能源消费清洁化的重任,一定程度上还具备提升国家整体装备制造水平、拉动投资的作用。中央对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予以高度重视,决策层近期多次敦促沿海核电新项目开工。核电的标杆电价明确,较火电优先上网。核能发电企业享受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决策层在多个场合传达了对能源与核电工作的重视,能源局等部委亦积极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如表格1所示。

2国内核电发展空间较大

7个在运核电基地已初具规模

截至年11月6日,我国大陆已建成的核电机组共计22台(含2台等待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的机组),总装机容量20.15GW,机组类型详见附录I。其中,宁德2号、红沿河2号、阳江1号于年实现商业运行;福清1号于年8月首次并网成功,有望于年内实现商业运行;方家山1号于年11月4日并网成功,有望于上半年实现商业运行,如表格3所示。

上述实现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分布于7个已初具规模的核电基地:秦山(浙江)、大亚湾(广东)、岭澳(广东)、田湾(江苏)、宁德(福建)、红沿河(辽宁)、阳江(广东)。截至年三季末,各基地的装机容量如图5所示。

7个核电核电基地中,秦山基地与岭澳基地的装机容量最大,对应的发电量、上网电量也最多。由图6可见,如不考虑新投运机组,核能发电季节波动很小。

在建、拟建机组多,核电将迎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大陆在建的核电机组有26台,我们估测在建总装机容量约28.18GW,如表格4所示。

根据各在建核电项目的进展情况,我们判断,~年将迎来新建核电站投入商业化运行的密集期,每年将有3~9台核电项目(大致对应容量3.22~9.59GW)投运,较年(新投运2台、2.21GW)大幅增加,如表格5所示。

红沿河二期、福清5、6号机组和荣成石岛湾I期项目三大厂址被认为技术可靠,安全指数高,有望最先启动开工。这3个拟建项目涉及核电机组共6台,容量共计约7.24GW。此外,我们预计,未来沿海多个核电项目有望陆续开工,如表格6所示。

根据核电机组平均5~6年建设周期,目前在建电站若建设顺利,将于年前完全投运。如未来1年及以后有新项目陆续获批开建,并建设顺利,则新开工机组大概率将于年前后相继投运。若后续核电重启及建设符合预期,则在建项目与新开工项目投运时间将有效衔接,避免出现长时间的“零新增”投运空档期。

核能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

近年来,随着多个核电机组陆续投运,核能发电量与上网电量逐年上升,其同比增速于年以来超过同期用电量增速,如图8所示。我们预计,截至年底,投入运行的核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9.07GW;年核能上网电量将达到.83亿kWh,同比增长18.63%,跑赢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逾14个百分点;年核能发电对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将自年的1.78%提高至2.37%,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我国发电结构。

截至年底、年底,投入运行的核电装机总容量将分别达到25.04GW、48.33GW;核能发电量对年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比例将大概率超过5%,将有效改善我国(尤其东部沿海地区)的发电清洁化水平,但相比德国、英国、美国、韩国等(较)发达国家于年的相关比例,仍有显著差距,如图9所示。

3新项目核准重启指日可待

何为重启?

当下,“核电重启”已成为热门词汇。事实上,我国的核电建设近年来一直持续进行,业内流行的“重启”之说,是针对新项目审批而言的。

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之后,我国加强了对核电安全性的全面监察与管理。据媒体公开报道,年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决定: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在运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要求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年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年)》,提出年前实现在运装机容量40GW,在建装机容量18GW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对核电建设作出部署:1)稳妥恢复正常建设;2)科学布局项目,“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3)提高准入门槛,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电项目,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

之后,国内核电建设开始缓慢重启,因福岛事故而搁置的项目阳江4号、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田湾3号等机组于年最后2个月开工。年,福清4号等机组相继开工。

然而,今日“重启”非旧时“重启”。当今业内津津乐道的“重启”是指核电新项目的核准开工重启。该“重启”一词流行的重要背景为: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国内暂无核电新项目通过核准。

年以来,中央高层频频敦促核电新项目开工,“华龙一号”、CAP自主核电技术获得突破,核电或迎来新项目核准重启热潮。

自主技术获突破,新项目核准重启有望加速

国内核电发展强调核心技术自主化,中核集团借鉴国际三代技术,自主研发出具有国际三代核电技术水准的CAP技术;国家核电在引进技术AP的基础上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中广核与中核集团合作研发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未来待核准沿海核电项目拟用技术多为AP、ACP、CAP或华龙一号,如表格7所示。可见,为贯彻核心技术国产化的发展战略,未来开工项目将侧重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目前AP技术的主泵、控制系统问题正在推进解决;CAP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初步安全审核,工程试验和耐久性试验正在进行中,若试验通过将很大程度提振市场信心;“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审查,示范项目具备开工条件。

安全问题置首位,有助公众理性看待核电发展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未来几年核电重启,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我们认为,安全问题是影响核电项目布局、选址、开建时点的首要考虑因素。

许多欧洲国家的核电产业发展较早。然而三次核电事故(如表格8所示),尤其是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让人们谈核色变。近年来,一些欧洲国家尝试“弃核”措施,一些仍决定继续发展核电。在我国,有些民众也对核电站持恐惧和怀疑心理,排斥核电厂落户当地。

核电企事业单位积极向公众普及核电知识

政策法规要求核电企业向民众普及核电知识。中国科学院、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以及中国核电、中广核、国家核电等企事业单位通过发布网页版核电安全知识普及、印刷科普手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核电知识,如图10所示。

从燃料、装备到运营,产业链准备就绪

核燃料资源可供核电长期发展之用

核燃料有专营限制,目前我国仅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中广核燃料有限公司具备核燃料进口资质。

据中广核铀业发展公司网站信息,过去几年,中广核积极布局国内外铀矿开采业务,以支持核电产业发展,其纳米比亚“湖山铀矿”采矿生产于5月8日正式开工。湖山铀矿的铀资源储量位列世界第三,资源总量达28.6万吨八氧化三铀,储量达产后可满足20台GW级核电机组近40年的天然铀需求。湖山铀矿项目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业投资项目,达产后年产量约为吨八氧化三铀,将使纳米比亚出口增长约20%,GDP增长约5%,也有望使纳米比亚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铀生产国和出口国。我们认为,该铀矿如顺利开采,将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所需天然铀产品提供长期供应保障。

设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核电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是核电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多个核电项目逐步建成投运,一批本土核电设备制造商积累了重要经验、提高了技术水平,共同推进了核电设备国产化水平提升。

据媒体报道,中广核承建的福建宁德核电项目、阳江核电站、岭澳II期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R技术,宁德4台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到75%~85%;阳江1、2号电站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到75%;岭澳II期1、2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到50%~70%。此外,中广核、中核集团联合研发的“华龙一号”机组国产化率将高于85%,国家核电自主研发的CAP机组将实现国产化率80%。

中游核电设备制造业务中,比较主流的设备包括:电气设备、核电锻件。其中,核电站有两个重要区域:核岛和常规岛。核岛是核电站安全壳内的核反应堆及相关系统的统称,其主要功能是利用核裂变能产生蒸汽。而常规岛指的是,汽轮发电机组及其配套设施、厂房所在区域,其主要功能是将核岛产生的蒸汽的热能转换成汽轮机的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变成电能。核能发电的基本原理如图11所示。

建设运营商经验丰富

据中国核电《招股说明书》信息,目前我国经国务院正式核准的核电项目(除示范工程、研究堆外)由中核集团、中广核和中电投负责控股开发、建设、运营;国家核电致力于专门引进、消化、吸收第三代核电技术;华能、大唐、华电等电力集团也纷纷以参股的形式参与核电项目建设。

中核集团在核燃料循环产业、核电站建设运营等领域功勋卓著,主导了秦山、田湾、福清等核电基地的建设。

据中广核网站介绍,截至年8月底,中广核拥有在运核电装机11.62GW,在建核电机组13台,装机15.50GW。据新华网报道,截至年5月,由中广核负责运营的大亚湾核电站已连续运营20年,各项经济运行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核电站发电量中,70%输送到香港,占香港用电量的23%~25%。

据媒体报道,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重组工作正在推进。我们认为,如顺利实施,重组将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增强整体在核电建设运营领域的竞争力。

产业链合力迎接更大挑战

伴随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我国本土科研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尽管仍有许多需要改进、提升之处,但宝贵的积累为核电产业迎接未来更大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哪些核电设备制造商已经上市?

核电设备上市制造商如表格9所示,但不限于此。

4风险提示

核电建设与新项目的核准开工进度或不达预期;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或不达预期。

------------------------------------------------------

以上内容摘自华泰证券《核电系列报告1:核电安全有序发展,将利好用电清洁化》(行业深度报告,1107),有删节。更多内容,请阅报告原文。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谢谢阅读,请多指教。

封面配图来自互联网。

赞赏

长按







































北京哪治白癜风治得好
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taia.com/htzq/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